广告专线:025-58525800
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
2020年南京经济总量晋级全国前十
据2月3日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,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817.95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4.6%。经济总量列23个GDP超万亿元城市第十位,这也是南京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GDP十强。4.6%的增幅,在2020年全国万亿元城市中位列第五,超全国平均水平2.3个百分点,超23个万亿元城市平均水平1.5个百分点,超全省平均水平0.9个百分点。
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前十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
统计数据表明,2020年,南京三大产业增势良好,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296.80亿元,增长0.9%;第二产业增加值5214.35亿元,增长5.6%;第三产业增加值9306.80亿元,增长4.1%。
去年,南京工业生产持续回升,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.5%,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较快增长,增速分别为28.8%、14.1%。新型电子、绿色智能汽车、高端智能装备、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9.9%。服务业生产平稳复苏,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。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.1%。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,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、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1.8%、16.5%;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.1%。
随着创新名城建设的深入推进,南京科技创新动力进一步激发。2020年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9.2%,占规上工业比重53.4%,比上年同期提高2.7个百分点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800家、总数突破6500家;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042家、增长50.2%;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13家;孵化和引进科技企业7248家,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“硅巷”104万平方米。
市场主体活力也在2020年进一步释放,全年新增“四上”调查单位3433个,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8万户、新设立企业9.53万户。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22.4%,民间投资增长12.4%。绿色发展成效显著,单位GDP能耗下降3%以上。
与此同时,南京对外经济平稳增长,贸易结构不断优化。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340.21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6%,占全省比重达12%,贡献全省近五成增量。其中,出口3398.92亿元,增长13.0%;进口1941.30亿元,增长6.6%。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过半,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26.6%,较上年同期提升4.3个百分点。
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全省第一,新消费形态不断发展
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全省第一,新消费形态不断发展 2020年全年,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3.03亿元,比上年增长0.9%,增速位列全省首位。其中,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034.7亿元,增长8.6%。商品零售继续向好,在有零售额统计的23个大类商品中,正增长的有18个大类,增幅超过10%的有12类。粮油食品类、饮料类、日用品类、中西药品等日常消费类商品零售分别增长17.4%、30.5%、29%和9.6%;化妆品类、书报杂志类、通讯器材类、汽车类、建筑及装潢材料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分别增长25.8%、18.0%、12.9%、12.1%、23.0%。
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全省第一,新消费形态不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,过去一年,南京新消费形态不断发展,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24.8%,占限上社会消费零售额的18.4%,比上年同期提升3.5个百分点。无店铺零售额增长19.2%,其中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25.9%。
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全省第一,新消费形态不断发展 人均可支配收入破6万,CPI涨幅回落民生保障持续加强
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全省第一,新消费形态不断发展 统计数据表明,过去一年,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606元,同比增长5.2%。从收入构成看,工资性收入37798元,同比增长4.9%;经营净收入6463元,增长2.1%;财产净收入6280元,增长5.3%;转移净收入10065元,增长8.3%。
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全省第一,新消费形态不断发展 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53元,增长4.9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21元,增长7.2%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2.3个百分点,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.28,较上年同期的2.33进一步缩小。
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全省第一,新消费形态不断发展 记者了解到,2020年南京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.4%,低于上年3.1%的涨幅,也低于全年预期目标。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.9%,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4.5%。
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全省第一,新消费形态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,民生保障持续加强,全年发放稳岗补贴13.7亿元,开发见习岗位11万个,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3万人,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40.1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1.71%。低保标准提高到945元。新开工保障房622万平方米、竣工208万平方米,新改建租赁住房3万套。教育现代化水平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,公立医院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。